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休闲 >  >> 
环球热头条丨怀景怀乡怀味|沅陵 “美丽村寨”——鸟绕火场诗画中
来源: 红网      时间:2023-06-07 16:01:17

怀景怀乡怀味|沅陵 “美丽村寨”——鸟绕火场诗画中

图片来源 |火场土家族乡政府

火者,阳之精也。土,地之吐生物者也。

泱泱华夏,赫赫神州,上下五千年,纵横九万里,它厚重的底蕴、绝版的风光、斑斓的民俗、离奇的传说,蕴育无数璀璨的文明密码,成就万千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。沅陵县火场土家族乡,一片火土相生爱恋千年的净土,一个人鸟相融和谐千年的述说,正如一部全域旅游的崭新读本,成为文韵沅陵的又一张精美名片。


(资料图)

火场土家族乡与张家界接壤,与借母溪毗邻,受武陵山脉影响,这里风景秀丽,山川奇特,溶洞景致十分壮观。“地下迷宫”无源洞、“天然空调”老龙洞、“六月飞霜”雪花洞、“阴森怪异”鬼尸洞等震撼人心。在无源洞的阴河细流中,有一种身体透明长不过一寸的小“玻璃鱼”,这种学名红点齿蟾的小鱼眼睛长在头顶,肺腑翕动清晰可见,是喀斯特地貌溶洞中罕见的穴居物种,被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列为易危种类。

“近水知鱼性,近山识鸟音”。火场乡绿水青山,满目葱茏,常见鸟类40余种,是湘西鸟文化之乡,每逢重大喜庆活动或农闲时节,以画眉为主的斗鸟文化活动,吸引周边上万群众围观,成为土家人最狂欢、最在意的传统节日。

斗鸟

“岩幽谷隐藏画眉,傍水依山结土家”。在物竞天择的大山之中,为什么会人鸟结缘?传说东汉年间,马援征剿“南蛮”,百姓为避战乱藏于山中,官军见飞鸟如常,便以“林中有人必无鸟,有鸟必无人”撤兵散去,从此火场人敬鸟如神,爱鸟如命。

火场土家族历史悠久璀璨,饮食、服装、建造、渔猎有着浓厚的民族特征,始建于道光年间的袁氏宗祠,相传为乾隆28年出生的袁学凤及其后人居住地,《袁氏家规家训》流传至今,后人无论为官从商,都要恪守家训,薪火相传。

图片来源 |火场土家族乡政府

火场土家人能歌善舞,活跃于湘西地区的九子鞭舞,传说就是当地符姓先人宋元年间感念竹排渡生演化而来,土家山歌、“拦门酒”、土家婚礼、茅谷斯舞等民俗风情,是游客朋友不可错过的文化体验。2019年6月、2023年3月火场乡中村村、桃坪界村先后列入第五、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

土家九子鞭舞

“红军进了村,土豪逃进城。开仓分粮不用秤,谷子苞谷用斗印。”火场土家族乡是湘鄂川革命根据地沅陵区域的中心地区,1934年到1935年间,贺龙、萧克领导红二、六军团在这里开展土地革命斗争,组建中村、下寨、卓溪游击队,成立农民协会和苏维埃政府,是沅陵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红色根据地。

山水相依,驰目遨游,以鸟会友,以鸟传情。火场土家族乡依托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的历史机遇,伴随张官高速建设的梦想成真,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火场土家族乡正揭开神秘面纱,初显芳华,如伊人所现,有谁会不爱呢?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